中国发现世界最古老的天文观象台
央视国际 (2005年10月28日 15:03)
中国天文史学家28日说,经过论证确认,在距北京约数百公里处的山西陶寺城址发现的大型特殊建筑,为一处原始社会末期的天文观象台。
据称,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观象台遗址,比此前公认的历史最悠久的天文观象台遗址提早了至少2000多年。
中国专家推测,这座观象台应建于距今4100多年的原始社会末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何驽说:“当时,这座观象台不仅用来观测天象,还被用来祭祀。”
从外观上看,观象台呈大半圆形,主观测点台基直径约40米,外环道的直径约60米。主观测台上有3个圈层的夯土结构,第一圈内有13个夯土柱础,由西向东呈扇状辐射排列。每座柱础长约90厘米,宽约70厘米。
考古学家判断,这些夯土柱础上原来应竖立大约13根石柱,形成12道缝隙,缝距一般为15厘米,最宽的有50厘米,石柱高不低于4米。
何驽说:“古人透过柱与柱之间的缝隙观测太阳与周围山峰的切线,根据每一天太阳升起的不同位置来划分节气。”
他说:“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台。此前公认的最古老的观象台为中美洲的玛雅遗址,距今约一千多年。”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尧典》是中国惟一现存的记载商周之前天文历法的典籍。书中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这表明,传说中的帝尧(约公元前24世纪)时就已经有了专职的天文官,从事观象授时的工作。此次古观象台遗址的发现首次为《尧典》的记载找到了事物证据。
观测天象、制定历法是华夏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
为了验证天文台观象的精确程度,考古学家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在这里模拟了古人的观天象过程,结果发现由此测算出的节气与现在使用的农历只相差一、两天。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面积约为300万平方米,为一处尧舜禹时期的文化中心聚落,距今约4300年。2002年陶寺遗址被确定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的子课题,目的就是要论证夏商周存在的真确性。
日前,近20名天文、考古、历史专家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陶寺城址大型特殊建筑功能及科学意义论证会”。与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绶琯说:“中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中国古代天文学领先于世界各国。但由于文献记载的缺失,我们对于商周以前上古天文学的发达水平,知之甚少,这一考古发掘弥补了这一缺憾。”
专家们还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方案,对这一价值非凡的天文观测点遗址进行保护性复原。(记者熊争艳 喻菲 刘畅)
责编:陈玥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