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十五):庐山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05日 15:47
自然遗产:庐山
庐山的云雾神秘莫测变幻无穷。
庐山第一高峰为汉阳峰。相传四千多年前,大禹就曾端坐于此,观察长江洪汛,思考如何疏导九江。
另一个传说,西周时叫匡俗的人,一心修炼,周天子派人四处搜索,当找到匡俗的住处时,匡俗已化羽成仙,仅存所住的草庐。所以后人便称此山为匡庐、匡山。
实际上,庐山之名是与其山形地貌密切相关的。这里的山岳平地而起,四周险峻挺拔,中间平凹,整座山好像一个巨大的箕筐。
早在魏晋六朝时期,庐山就成了文人政客争相前往的地方。公元405年,已经41岁的陶渊明辞去了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县令,重返庐山的田园村庄,从此再也没有走出庐山。陶渊明用一首《归去来兮辞》,抒发了他当时脱离官场而感到浑身轻松的心情。
公元381年,高僧慧远在庐山定居并建造了东林寺。不久,慧远在庐山创建了净土宗,信者众多。东林寺也就成了净土宗的发源地。
由于东林寺的存在,东晋的帝王将相、社会知名人士纷纷到庐山建筑寺庙进行修炼。据传,佛教鼎盛时期,有70余座寺庙分散在庐山的99座奇峰幽谷之中。慧远和东林净士宗的教义也传到了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把庐山东林寺的慧远称为祖师。
慧远在庐山隐居历时30年,他成为当时南方的佛教领袖,庐山因此也成了南方的佛教中心。
在东林寺前的这条迂回曲折的小溪,叫虎溪。溪水上的小石桥叫虎溪桥。文坛千古佳话“虎溪三笑”便出于此。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胡小伟:“这三个人都和庐山有一段佳话。陶渊明曾经在这附近归隐过,代表了儒家的这么一种寄托。慧远最早开始本土化中国佛教。陆修静在宋朝也是很重要的道士,所以就是把这三个人组织在一起。它还代表了一种从三教从冲突,到磨合,到圆融这么一段思想文化的历史。后人为了给三教圆融找一个纪念的地点,就选到了庐山虎溪。宋朝人给它画了一幅画叫《虎溪三笑图》,所以后来有很多人在上面题字,使“虎溪三笑”的故事,作为一个美谈延续下来。”
在庐山五老峰之下,有一个白鹿洞书院。南唐时期在此置田建学,称为“庐山国学”,当时有学徒数千人。北宋初期,白鹿洞书院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北宋末年,因战争频繁人们无心学习,白鹿洞书院渐渐荒废。
公元1179年,朱熹决定修复白鹿洞书院,并在书院亲讲学授课。
朱熹理学体系的核心是天理论。他在白鹿书院的教学主要是传授儒家经典,阐明义理,并要求学生实践。他编的书深受学生欢迎。
朱熹也极为注重教育方法,他提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的读书原则,并且提倡师生之间质疑问难,能者为师。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这一时期,使白鹿洞书院达到极盛,前来求学听课的人数不胜数。一度成为江南名儒学士荟萃之地。
继朱熹以后,陆子静、王阳明等理学大家相继到这里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胡小伟:“江西在宋代的整个书院文化是比较发达的,书院文化跟国家办官学,有两大不一样:一是官学是为科举体服务的。书院教育最初它是一个民学,以传授学问培养人品道德修养为主。可以说它是一个非应试制教育。它就需要盖在一个接近大自然的地方。”
1886年的冬天,一位英国传教士登上了庐山,他的中文名字叫李德立。他看上了庐山牯牛岭的一块平坦地带。他很快得到了牯牛岭这一带土地的租借权,时间长达999年,李德立将牯牛岭改为“牯岭”,并成立公司,开始了他全面的规划和建设。
庐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施工工地。西方的设计者,把庐山的别墅,设计成完全与中国的建筑风格不同的式样。这些西方化的建筑,虽然有些另类,但它们却被有着深厚古典文化的庐山所接受包容,这使庐山变成了一座格外有意思的山。
1927年的庐山,已经有了560栋别墅,居民多达几千人,分别来自英国、美国、法国等16个国家。用大学者胡适的话说:“牯岭,代表着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庐山不仅建有代表世界各国建筑风格的别墅,而且在别墅区内还建有学校、医院等生活所需设施。在1921年出版的《庐山的历史》一书中曾这样记载:“牯岭的娱乐设施是无与伦比的。”
庐山的别墅最具特色的是矗立在别墅间的教堂。每年夏天,来此避暑的西方人去教堂做礼拜成了避暑休闲中的一件大事。这是坐落在别墅区内的一座美国教堂。
1930年,恰逢北伐战争后期,这时的庐山,出出进进的多是军人装束的国民党要员以及一些文人雅士。
1932年,汪精卫买下了一幢编号为87号的别墅,汪精卫与蒋介石明争暗斗,明合暗分。即使在清爽宜人的庐山,两人之间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1946年,庐山管理局将这幢别墅作为汉奸财产予以没收。
离汪精卫别墅不远的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美庐别墅。
蒋介石共在庐山召开了十一次重要会议,内容最多的是“如何围剿共产党”,蒋介石不仅在庐山上开办了军官训练团,而且还使庐山成了党政人员的训练所,庐山这座仙逸清静之地成了蒋介石训练国民党骨干的重要基地。
1937年,南京被日军包围,蒋介石和宋美龄飞离了庐山。等他们再回到这幢别墅时,已经是1946年夏天了。
1948年8月,蒋介石为他喜爱的这幢别墅题写了“美庐”二字,他让石匠,将这两个字刻在了一块天然的大青石上。10几天后,蒋介石和宋美龄离开了美庐,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1959年,毛泽东第一次上了庐山,就下榻在这幢别墅里,有关人员安排石匠准备将“美庐”二字凿掉。毛泽东制止了这个行动,从此以后,“美庐”二字再也没有人动过它。
胡小伟:“从人文意义上来说,庐山只有一个,泰山只有一个。”
一位筑师在游览了庐山以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庐山是安静的地方,是让人沉思反省的地方。”这也许就是庐山文化带给我们的独特感受吧。
(CCTV《探索发现》供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