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哥德堡号”中国之旅(三):从北海到英吉利海峡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4日 14:49 来源:CCTV.com

晚霞出现在船舷

  10月2日,在隆重的启航仪式之后,哥德堡号驶出了她的出生地哥德堡港,在接下来的下午、晚上和夜里,这艘三桅木帆船一直没有升帆,她开着沃尔沃公司和劳斯莱斯公司为她量身打造的两套柴油推进系统,迅速驶出卡特加特海峡,进入北海。此时,夜晚的甲板上已是非常寒冷了,值班的船员都穿上了棉风衣。

  第二天,船长对大家解释说,昨天启程时收到天气预报,卡特加特海峡将有坏天气,我们打开发动机全速驶进北海,就是要把坏天气甩在身后。三号全天,哥德堡号仍然是开着发动机行驶。北海海面上有三四级风,在船舱里可以明显感受到船只的摆动,于是,晕船开始向缺少航海经验的船员们发动袭击。

  三号这一天对我这个旱鸭子来说可能是最艰难的一天,一早上起来就感觉大脑像一部老化的机器,转起来很费劲,同时前后左右的东西都在晃来晃去和我作对。午饭是大块的土豆做的沙拉配瑞典红肠,我勉强吃了一点。肚子里有了食,就开始觉得恶心,很快,在一股冲动之下,我从上铺跳下来,穿着拖鞋跑到洗手间把午饭吐了个干干净净。为了提神,我去倒了杯咖啡喝下去,但咖啡也很快被吐了出来,于是我又决定去喝点冰橙汁试试,很快又吐了出来,感觉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把食物从餐厅运送到洗手间的容器。后来一位老水手对我说,在全船八十名新老船员中,呕吐的有二十人左右。

  晚饭的时候,我已基本没有了晕船的感觉,看看在炮舱里吃饭的水手们,他们也都一样谈笑风生。晚饭后,我和老沈走上甲板,此时哥德堡号已关上了发动机,用半帆航行。突然,在桅栏上的担任了望哨的小伙子用瑞典语大喊了几句什么,结果甲板上的人们都涌向了船头,我和老沈不知出了什么事,也凑上前去看个究竟,一个老船员用英语告诉我们,前方发现了鲸鱼,果然,只见两片鲸鱼的尾鳍正迎着我们的船头破浪而来,就在距船头十几米处,两条鲸鱼“刷”地分开,然后分别从我们两侧船舷边游了过去,引得几个年轻船员欢叫着从船头跑到船尾,追逐那两片硕大的尾鳍,直到它们再也看不见为止。

  又一个新的早晨到来了,在微风中,哥德堡号张了满帆,平稳地向南驶去。

  这艘一千吨级的仿古船用了十年时间、三千万美元投资精心打造而成,据说,同样的投资可以造一艘现代化的万吨巨轮了。

  新船的船帆系统与老船完全一样,全部十几面帆的面积加起来有将近两千平方米,当所有的帆被升起来以后,哥德堡号的风采也就完全展现在海面上了。

  实际上,在航行的大部分时间里,船员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船长的指令下收帆放帆以及调整帆的角度。

  升帆过程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来自遥远年代的豪情,每天早上,在水手长的带领下,七八个年轻人一起喊着号子“噢――嘿,噢――嘿”把一面面帆升上去。

  从六号开始,我和老沈也加入了早上八点这一班水手的行列,听候水手长丽莎姑娘调遣。

  七号下午,我们在甲板上采访了西尔弗伯格船长,他是挪威人,五十三岁,十七岁开始作水手。他个子瘦高,平常似乎不苟言笑,喜欢穿着牛仔裤披着风衣在甲板上各处走走,确实很酷。人们常常把大海中的航船比做人生,在我们对船长的第一次采访中,我也领会到他对人生的一些感悟。船长说,每每回忆起自己三十多年的航海生涯,他记忆中最清晰的都是一些快乐的往事,痛苦和磨难或早或晚都被遗忘掉了。我不禁问他,你所经历的那些大风暴也会被遗忘吗?船长说,是的,因为一旦我们战胜了风暴,本该是痛苦的回忆又会变成美好的了,而风暴最终是会被战胜的。(央视特约记者邓武)


我的两位航海启蒙老师比亚尔(左)和丽莎,比亚尔今年五十七岁,是全船年轻最大的人,丽莎是我们小组的水手长

随船的哥德堡大学博士生艾玛(左)在炮舱观察刚刚打捞上来的水生微生物

船员们在进行紧急救生训练

船员们正在排队拉绳子收帆

年轻船员们在夕阳下爬上桅杆收帆

主桅上的帆张开后是非常壮观的

一个年轻船员在劳作间歇时写日记

在船员的晚会上,两个西班牙籍的志愿者船员在表演小品“斗牛”

  (本文有删减,如有媒体需转载全文,请与《探索·发现》戴晶晶联系 电话83908474)

  (CCTV《探索·发现》供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编:王卉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