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
新兴国家有心无力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一个国家的前途决定于国民的教育水平。科技日趋精密的现代社,知识分子的地位、专业人士的培养、教育的重视与普及,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人民生活质素、社会的发展进步有莫大的关系。 普遍地说,非洲的新兴国家尚算重视国民教育,奈何经济缺乏、条件不足,表现得有心无力、流于形式。最通常出现的问题是教育经费不足、师资贫乏、设备简陋、管理与执行不够严谨,今天非洲仍然存在大量文盲。拍摄非洲其间,如有机会走访学校,获得的印象定令人感叹。首先是校舍不具规模,只有简单的墙壁和隔格,门和窗破烂不堪,黑格上的色泽反差甚朦胧,桌椅歪曲不全,数量不足,学生挤拥。 露天上堂席地而坐在一些干燥地区,授课在室外进行,学生往往席地而坐,颇受沙尘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老师遭受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讲学大打折扣。 木板代纸张,手抄代印刷 除了校舍空洞、设施简陋、仪器缺乏,连基本的书籍文具也不足。十个学生中,超过半数课本不全,书包空空如也。在物资极端不足的国家,学校以木板代替纸张,以手抄代替印刷。由手写的木板可兰经文经久耐用,胜过一般课本。 大学课本来自欧美 非洲的方言繁多,但官方语文离不开英文、法文及葡萄牙文,因此学校所采用的教科书,也以此三种语文为多,视乎本身的国际关系。非洲的小学教材,一般国家自行编制适合该国国情的课本。中学课本由于数量不多,师资缺乏,直接采用欧美国家的出版。 根据实际的接触经验,接受过普通教育的非洲黑人,其外语程度一般不错,数学、物理、化学的知识则较差劣。至于上学的态度和授课的情况,往往比较松散随便,纪律不严,功课压力不大。 一半学生赤足上堂 非洲的学生是否穿著校服,因地因校因人而异,通常小学生注重校服,中学生未见划一。就算是指定的校服,也非强制执行,部份学生衣衫褴褛,赤足上课。根据一个粗略的统计,一间学校的学生有一半没有鞋穿。就算在城市,非洲的学校甚少校车的服务,乡村地区的儿童,上下课迫巴士之外,多数徒步来往,一个小时的行程不算甚么回事,他们边行边玩,寓返学于娱乐中。 课余时间当小贩 学生的课余时间看来十分多,居住在城市的,到街外做小小贩,藉以帮补家计,摆卖的东西以水果、香烟、糖果、日常用品等东西。生长在乡村的孩子,要照顾家务,包括打水、拾柴、洗衣服、煮饭、打扫、看管弟妹和到田间工作。 再有时间,他们喜欢联群队四处游汤,到林中射雀、捉捕小动物,或到河边跳水、游泳,要不然呆在空地上闲谈、无所事事。入黑,小孩子多数聚集在光亮的地方,遇上流行的音乐,大家会尽情地跳舞乐。 普遍存在重男轻女 非洲的专上学院不足,与社会建设和人口比例不相称,师资和设备离开国际的标准甚遥远,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出国留学成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另一途径。 概括地说,非洲的社会重男轻女,女孩子平日需要负担家务,造成她们在学业上的成绩较男生为逊色,因此公费出国升读大学的留学生以男性居多。 留学生成天之骄子非洲诸国中,尼日利亚和肯尼亚自费到西方国家留学的人数较多,其它发展中国家,主要依赖世界各地提供的免费学位,就算是本国的大专院校,同样接受外国的经济和人力援助。 留学生是国家的恩泽、的宠儿,在异邦捱过四年,毕业返国便是天之骄子。至于自费留学的人,其家底非富则贵,起码甚有来头,做成精英阶层统治国家的局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