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非洲纵览
非洲奇景
奇异装扮
文化非洲


  背景介绍 > 文化非洲 > 跳起欢快的“恩戈玛”

跳起欢快的“恩戈玛”

(文:江爱民)

我以前对歌舞不感兴趣,但是在东非这几年,由于采访的缘故,总是能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遭遇”舞蹈,其中既有国际会议的前奏,也有迎接领导人的仪式;既有群众集会,也有小型聚会;既有舞台表演,也有露天狂欢。听着那铿锵有力的鼓声,踏着那鲜明欢快的节奏,非洲人抖动双腿,扭起臀部,兴致勃勃地跳起来。受这种气氛感染,我也不由自主地晃动身躯,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之中。

东非人称歌舞为“恩戈玛”,它在斯瓦希里语中是“鼓”的意思,因为鼓是舞蹈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恩戈玛遂被引申为异彩纷呈的东非民族舞蹈的代称。随着时代的发展,恩戈玛逐渐从民间走上舞台,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欣赏。虽然它们的形式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其粗犷欢快的风格依旧。

东非有200多个部族,几乎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恩戈玛。“没有舞蹈就没有非洲生活”,确实如此。非洲人白天跳,晚上也跳,有时通宵达旦地跳。他们迎宾时跳,过节时跳,祝寿时跳,结婚时跳,添丁时跳,举丧时也跳。有人说,除睡觉之外,非洲人有一半时间是在欢歌狂舞的节奏中度过的,这话虽然有点夸张,却反映了非洲人酷爱舞蹈的性格特点。我们记者站的黑人雇员来自乌干达和肯尼亚边境的布西亚,他几乎整天手持收音机,一边听着节奏明快的音乐,一边扭个不停。有一次我看见他在院子里挥舞着大笤帚上窜下跳,还以为他神经有问题,一问才知道他正踏着肯尼亚人最熟悉的“JAMBO”(你好)歌的节奏边跳舞边干活。

文艺反映社会生活。东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聪明伶俐的各族人民巧妙安排,全部都可以反映在舞蹈中。部族、祭祖祈神、战事农耕、放牧狩猎、男女恋情等,都是他们最常见的舞蹈题材。

东非的部族舞蹈最早多来源于刚果(金),但是各族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补充与改变以后,使这些舞蹈具有了自己的特点。

东非的不少部族强悍好斗。他们与人斗,英勇善战,除了不少勇士;与兽斗,拉弓射箭,出了不少好猎手。他们那些丰富多彩的战斗与狩猎生活,在舞蹈中均有充分表现。其中,尤以狩猎为多。如东非坎巴族的舞蹈,斗士们身披兽皮,头插鸵鸟毛或戴上绒帽子,手持长矛,气宇轩昂地鱼贯出场。而男女老幼都来为这些行将狩猎的好汉壮行。他们载歌载舞,展现打猎时的威武场面和想象猎归时的欢乐情景。总体而言,狩猎舞虽然威武雄壮,但基调不像战争舞蹈那样严酷。它总是在威武中充满诙谐和欢悦,使猎手在兴奋后好愉快上路。

东非现在有很多部族从事农耕,因而反映农事活动的舞蹈也很多。男女演员腰缠由禾杆制作的衣裙,头戴茅草编织的凉帽,手拿锄头或邦戈(一种砍刀)等农具,在雄浑有力的鼓乐声中,模仿着各种与农业有关的动作:一会儿似播种,一会儿似耕耘,一会儿似收割,一会儿似送粮进仓,女演员口中还不时发出欢快的“威飞叫”。“威飞叫”是斯瓦希里语,指的是女演员卷着舌头高叫,以烘托气氛。农耕舞蹈展现了农事的全过程,表现了耕作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与农事有关的还有祈雨舞。逢天大旱,庄稼枯槁,土地荒芜,农民心急如焚。他们聚在一起,击鼓作舞,口中高呼,祈求上帝施恩行惠,降雨露甘霖于人间,使人们免遭饥馑之灾。今年,东非数个国家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干旱,各地求雨活动不断,我在采访期间及多次目睹了他们求雨的盛况。

在东非各部族中,最常见的还是表现男女爱情的舞蹈,许多部族都有这样的说法,不会跳舞的姑娘无人恋,不会跳舞的小伙子无人爱。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许多部族的男女青年总是把在节假日或劳作一天后的黄昏时分举行的舞会当成寻爱求偶的理想场所,不会跳舞,就无法同异性接触。在爱情舞蹈中,东非马赛族和桑布卢族的舞蹈最具特色,身着紫红色或红色袍服的男子手拿梭标,并腿而跳,口中发出尖叫,以展示其健壮的体魄。男子跳完以后,立即跑到他中意的女子面前,把头贴到女子脸旁一甩,表示他看中了这个女子。当然有时也有两三个男子同时看中同一个女子的情况,这时大家就不得不站到一起比赛,跳得最高者获胜。在爱情舞蹈中,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肯尼亚第一大部族基库尤族的《蒙波科》舞。男女青年牵手、搂抱和移步的动作与现代交谊舞十分相似,只不过在风格上要古朴许多,音乐节奏明快但不激烈,舞者动作轻盈而不狂放,体现了年轻人交往时的柔蜜气氛。曾经追问当地舞蹈专家,这种舞是否就是对西方交谊舞的模仿或翻版,但得到的是否定回答。这位专家说,正如迪斯科起源于非洲一样,西方的很多舞蹈实际上也可能是对非洲舞蹈的借鉴。如果说《蒙波科》舞与西方交谊舞有相似之处的话,那一定后者吸收了前者的精华。你不可本末倒置。

割礼是东非仪式最隆重的一种风俗习惯,男女到一定年龄都要接受割礼,否则不能算作成人,在一些国家,男子不行割礼,便不能娶妻生子,更无法升官进爵,担任国家领导人,因为在百姓眼里,他还是个孩子;女子不行割礼,则无人会娶。每年7、8月间是东非部族割礼仪式最集中的时候,割事师挨家挨户轮流对即将成年男女施行割礼,忙得不亦乐乎,居民们则通宵达旦地跳舞进行欢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几乎没有女子愿意嫁给行割礼时胆怯流泪的男子,因为既然他还没有能力忍受巨大的肉体痛苦,又怎能承担作为一家之长的家庭重任?毋庸讳言,割礼是一种陋俗,特别是对女子行割礼几乎可谓之残忍,不少国家正在出台法律明令禁止对女子施行割礼,但是部族传统根深蒂固,割礼在东非依旧盛行不衰,与割礼伴生的有关歌舞同样流传不息。

东非人朴素好客,相互间来往密切,所以迎宾便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蹈将迎宾活动反映得淋漓尽致。如东非3国紧靠维多利亚湖的卢奥族,当尊贵的客人到来时,部族长老总要组织男女老少前来迎接,让他们观看本部族的舞蹈,并用当地土酿的布萨酒进行款待。只见舞蹈一个接着一个,男女演员如走马灯似的轮番上场,有的还邀请客人一起参加到舞蹈者的行列。受到如此厚待的客人兴奋不已,与主人开怀畅饮,直到喝得酩酊大醉,最后不得不在别人的搀扶下离场。在东非舞蹈中,众人将多根长达数米的管子插到同一个坛子中喝酒是相当常见的场景。

东非舞蹈不但内容丰富,艺术上也有鲜明特色。如果说东方舞蹈注重运用手指、脚尖和眼神以表达内心复杂细腻的情感的话,那么东非舞蹈则主要是通过身躯和四肢的大动作来表达一种强烈、粗犷的激情。男子喜欢以两臂和双腿的猛烈伸屈来带动身体,作出变化多端的舞姿。女子总以高耸的胸脯、柔软的腹部和宽大的臀部快速而狂放地扭动,来展现自己高超的舞艺。东非舞蹈给人的印象是,动作幅度大、节奏明快、集体参与性强,显得热情奔放,雄壮粗犷,令观众都想踏着节奏上场。

与狂放不羁的舞蹈动作相适应,东非的“恩戈玛”所使用的乐器也极具特点,如有横有竖、大小不同的非洲鼓,其击出的鼓点如暴风骤雨;如材质朴素但发音激越的土琴,弹起它有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潮澎湃。弯弯的牛角号发出战前动员的高吼,让行将出发的狩猎者精神大振;而大大小小的脚铃则发出悠扬的脆音,大大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这些乐器配上各部族不同风格的民族服装、男子面部和身上极具特色的粉画以及各式各样的鲜艳装饰,使得热情奔放的东非歌舞又多了一层蛮荒野外的泥土气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恩戈玛”也以其鲜明的个性逐渐走上了舞台。东非各国有专业的舞蹈团,各部族、各地区也有自己的舞蹈队。现代社会是一个文化相互交融、信息传递迅速的会,东非人在保留自己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借鉴了世界其他地方的舞蹈或杂技,并使之具有自己的特色。人们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博玛斯剧场和旅游公园饭店中的表演就可以窥见一斑。这两个地方一方面集中了东非传统舞蹈的精粹,另一方面又把中国杂技中学到的舞旗、叠罗汉、钻圈、钻火等搬上舞台,并配上东非的音乐,使得表演妙趣横生。
    对东非人来说,“恩戈玛”既是他们生命的闪光,又是他们从原始走向未来的足音;既是他们生活的调味品,又是他们的精神食粮。“恩戈玛”将时刻伴随东非人走向未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