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茶园”一笑的启示 |
|
千:鸣放礼炮起源于英国。大约400年前,英国海军已经使用火炮,当战舰进入友好国家的港口之前,为了表示没有敌意,就把船上大炮内的炮弹统统放掉,对方的海岸炮和舰船也这样做,以表示回报。这种做法以后就逐渐成为互致敬意的一种礼仪。由于当时最大的战舰装有21门大炮,所以鸣炮21响就成了一种最高礼节。
百:礼炮起源于滑铁卢战役!1815年6月18日,在滑铁卢村以南5公里,拿破仑率领的大军和威灵顿公爵率领的包括英国、荷兰、比利时和德国的联盟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经过一天激战,法军大败,法国和欧洲其它国家长达21年的战事宣告结束,威灵顿公爵兴奋异常,下令全体炮兵齐射21响,庆祝这个伟大的胜利并纪念这场长达21年的战争,这才是礼炮的来历。
5:且慢,看来人脑就是不如电脑。你刚才提到的这场战争是从1792年爆发,1815年结束,长达23年,并不是21年。仅从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足以证明你的的说法不可靠。……据资料显示是这样的,鸣放礼炮的年代并不久远,应该说是由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发明的。1880年,柴科夫斯基应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之约,为莫斯科全俄工艺博览会开幕典礼创作了一部著名的交响乐作品----《1812序曲》。这部交响乐表现的内容就是1812年库图佐夫元帅在莫斯科大败拿破仑的战争。为了适应广场的演出,柴科夫斯基除了组织庞大的乐队之外,还在结尾部分增加了管乐队和广场边教堂的钟声,音乐中的炮声全部用真的大炮放空弹来表现,根据乐曲节拍,恰恰鸣放了21响炮声。乐曲气势磅礴,受到听众热烈的欢迎。大家认为用这种方法很能加强庆典的气氛,就沿用了这种鸣放礼炮的方式。
当然,正确答案是礼炮起源于400多年前,英国海军战舰进入友好国家港口前放空大炮里的炮弹以示友好,逐渐演化为鸣放礼炮的礼仪。然而,另外叙述的两段历史也是完全真实准确的,只是分别在结尾的部分设计了一个小小的错位。威灵顿公爵没有下令炮兵齐射21响,而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里炮声也不是21拍,其它情节均为历史的真实。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答案固然正确,即使所谓错误答案也正确地进述了历史,因此错的竟也是对的,因为它使你获得了正确的历史知识。这就证明了正确答案以外的说法决不是胡编乱造的,而是编导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以尊重历史的治学精神来进行构思创作的。
《一笑茶园》中为数不少的选题涉及到深奥而严肃的科学理论,这对于文艺类编导显然是生疏的课题,然而在这些篇幅中没有看到不懂装懂的态度,显然编导者在人前背后下了一番苦功夫。以火箭发射为什么倒计时一题为例--
<<前一页 后一页>>
|
|
|
|